二、主要任务
(一)打造立体互联、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
1.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。围绕产城布局、物流集散、粮食能源、旅游开放、应急保障,着力打造“四纵三横”综合运输大通道(北京至哈尔滨、长春至深圳、双辽至嫩江、鹤岗至大连和珲春至乌兰浩特、长白山至白城、集安至双辽),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、衔接顺畅、能力充分的大通道格局,支撑和引领园区经济、临空经济、高铁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。
2.建设快捷高效、运力充分的铁路网。建成敦化至白河、沈阳至白河等高速铁路,完成长春至吉林、吉林至图们至珲春高铁达速工程。推进普通铁路建设,吉林枢纽西环线、松江河至长白等项目通车运营,完成长春至白城、图们至珲春提速改造。积极推进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。铁路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,高(快)速铁路突破2000公里。
3.建设覆盖城乡、内外通畅的公路网。加快实现东北区域高速公路联网、区域通道扩容改造,推进服务长春都市圈和口岸城市高速公路建设,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。提质改造国省干线,着力打通“断头路”、疏通“瓶颈路”,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1.2万公里。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旅游路、资源路、产业路和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,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必要的项目建设,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成网,农村公路规模达到9万公里以上。
4.建设多点支撑、面向全球的现代航空网。持续打造“一主多辅”机场群,完善布局合理、干支互补、运输与通用功能衔接的机场格局。加快实施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工程,打造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。做强延吉、长白山、松原等重点旅游目的地机场,打造重点航空支点。加快推进改扩建吉林和通化机场、新建四平等机场建设,打造一批重要航空节点。建设和龙、农安、九台、长岭、通榆等一批通用机场,使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单元能够享受到通用航空服务,推动通用航空规模化发展。
5.建设普惠城乡、布局合理的现代邮递网。打通“城市堵点”,完善快递基础设施网络布局,打造一批现代化快递物流园区,建设主要城市集中配送中心,集约节约利用资源,缩短全程时限。加快实施快递“进村”工程,健全以县级分拨中心、乡镇递送节点、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寄递网络。
6.建设近远结合、沿边通海的航道网。围绕优化水运战略资源,改善鸭绿江、图们江、松花江重点航段通航条件,完善码头设施,服务旅游发展。全力推进图们江航道整治技术基础研究等工作,适时启动建设。谋划建设松辽水系等入海通道。
7.建设横跨东西、连接南北的油气管道网。围绕“气化吉林”工程,加快建设中俄东线、吉林至延吉、松原至白城至乌兰浩特、梅河口至桦甸等油气长输管网和天然气储气设施,提高管网互联互通和资源调配能力,逐步形成连东西接南北、覆盖市县的“输气大动脉”。
8.构建功能互补、融合高效的一体化枢纽网络。推进龙嘉机场、白山、通化、长白山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,加快实现“零距离”换乘。积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,重点推进长春市生产服务型、商贸服务型、陆港型,吉林市商贸服务型,延边州(珲春)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。
(二)构建先进适用、完备可控的交通装备产业体系
1.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。支持整车企业发挥集成优势,协同域内外企业融合创新,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,打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。着力强化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标准化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,构建“人、车、路、网、云”融合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。
2.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。加快开发高速动车组、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、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、新一代地铁等高质量轨道交通装备,抢占国际国内市场。推进轨道交通检修基地建设,完善产品生命周期服务体系,打造智能化、服务化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。
3.提升航空装备制造维修水平。打造北方综合性航空维修保障中心。依托省内航空模拟器人才、技术等优势,加快航空模拟器项目建设。推进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产业化进程,提供智慧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。加快机场跑道异物检查系统、防雷电设备等新产品研制与应用,提升地面航空装备产业竞争力。
(三)构建便捷舒适、供给多样的客运服务体系
1.构筑高品质区域出行服务。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、航空为主骨架的区域快速客运体系,大力发展区域旅客联程运输,提升长春都市圈、哈长城市群节点城市通勤化水平。完善异地候车(机)、行李联程托运和“行李直挂”等配套服务,鼓励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定制客运等个性化服务,构建顺畅衔接、服务高效的区域客运服务体系。
2.深化交通旅游融合发展。树立“上路即旅游、出行即服务”的理念,加强交通与旅游规划的衔接,统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东北边境风景道、河湖草原湿地旅游环线,拓展机场、车站、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,支持有条件的交通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,完善公路网旅游标识系统,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。发展“互联网+”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,打造多样化旅游出行服务体系。
3.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,完善城区、同城化区域公交网络,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,强化城际铁路、轨道交通、地面公交的有机衔接,提升公共交通品质与吸引力。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,强化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,倡导绿色出行。
4.创建人文公平运输服务。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、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的人文交通系统,完善交通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标准规范体系等,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,持续优化“硬设施”和“软服务”,引导文明出行。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,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,提高规范化服务能力和运营安全水平。
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jlzgjy,关注【吉林公考资讯网】,招考咨询全get,获取备考资料。
考试 | * |
---|---|
地市 | * |
姓名 | * |
电话 | * |
微信 | |